最近區桂芝的「論語學」不是引起了一波吵鬧嗎?
其實《論語》成書很晚,這是大家都知道的。
我之前提到,有學者提出《論語》前十篇和後十篇有不同來源,
這個觀點,清代崔述就講過了,
日本伊藤仁齋也是這樣說的,他把2者分別稱為上論和下論,
因為,確實,這兩部分有一些觀念和行文方式上的差異。
這些部分,顯然是各自發展的,
所以他們被拼接在一起成書,是很晚的事。
當然,在二部分說之後,又有很多補充的理論。
不過呢,最重要的,還是《論語》真的太多不同解釋了!
譬如之前我分享給大家看的宮崎市定……
之前在渡邊義浩的書,也看到〈里仁〉這個例子:
「子曰:『朝聞道,夕死可矣。』
何晏《論語義疏》:『言將至死,不聞丗之有道也。』」
通常大家受朱熹影響,都沒想過可以這樣解釋吧!
我想何晏的解釋是這個意思:
「孔子說:我都快死了,還沒聽過這個世上有道啊!
(世間真的無法行道啊!如果道可以推行在世間該多好!)」
不過渡邊先生的解釋也很有趣,他這樣理解何晏:
「孔子說:我都快死了,還沒聽過這個世上存在道理啊!
(道,果真是無法聽聞啊!如果可以得道,該多好!)」
也就是說,孔子是說:
「什麼是道?我都快死了,也不知道道到底是什麼!
我好想得道啊!」
這不就跟考試時不會寫一樣!
讓我想起以前,期末線上開書考,學生在fb上的對話:
「不要問我,這一題我也不會啊!讓我死了吧!」
「真的,rubo良心何在!」
不過我覺得渡邊義浩的解釋,也很有道理啊!
譬如說,我們這樣稍微改動一下,就可以理解了:
「朝有女友,夕死可矣!」
「我都快死了,還沒有女朋友啊!
我好想要女朋友啊!」
一切是不是非常的合理!
這就是人生!
人總是在哀嘆得不到的東西!
這樣一想,是不是,就覺得孔子這人,真的很有人情味呢。
我自己是覺得,
這樣的孔子比較可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