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天來學校時,在總站的善書區,又拿到一些書。
其中有本《水沫花鬘》,是佛經故事集。
沒事就翻翻。我發現下面這個故事,一定要講!
於是今天上課時就拿來試驗,講給小朋友聽了。
故事是出自《長阿含經》。
大意是說:
從前,有2個人,「一智一愚」,一起出去尋財。
在路上,發現了麻,於是兩人各取一擔。
繼續走,看到麻縷,智者就說,這又輕又貴重,
就丟了麻,改拿麻縷。
但是愚者說,我已經拿了麻,不想換。
就這樣,他們一路走,
又依次見到更高價的麻布、木棉、白氈、白銅、白銀、黃金;
同樣地,
智者見到了,就丟掉本來手上的東西,換成新的,
但是愚者,始終堅持拿原本的麻,不換就是不換。
說到這裡,我問大家,你們覺得,這個故事,到底會怎麼發展?
他的走向,是要讚揚智者、還是讚揚愚者?
之所以這樣問,是因為,
大家都聽過「撿石頭的女孩」的故事吧!
跟這個故事很類似啊!
那故事大概是說,
有個小女孩,在路上撿石頭,
一開始拿到小的,但是想想不對,於是丟掉,想撿大的,
但是,挑三揀四,
最後,反而沒有拿到想要的大石頭。
小女孩的故事,常常用來說明愛情:
做人不能花心啊!
騎驢找馬,看到一個愛一個,這樣做,
最後反而會一無所有。
因為小女孩的故事的影響,所以,
我們看到這個佛經故事,是不是覺得,到最後會有個反轉?
「智者」反而變成笨蛋,
反而是「愚者」得到幸福?
沒有!並沒有!
他說:
「時,得金者見親族迎,復大歡喜。
其無智人負麻而歸居家,親族見之,不悅亦不起迎,
其負麻者倍增憂愧。」
也就是說,拿到黃金的智者,回家後受到村人的大歡迎,
堅持拿麻的愚者,沒人要理他。
「撿黃金的男人」,跟「撿石頭的女孩」,是相反的啊!
當我故事說到這,
小朋友「我昨天只是忘了化妝」×琳和「流口水有錯嗎」×鈺,
不約而同大叫:
「蛤!」
××××××
所以,到底人應不應該專情呢?
如果這樣說,
騎驢找馬、下一個會更好,好像也沒什麼錯……
算了,反正我沒人愛,這些都跟我無關。
是說,看到我買了那麼多「不想上課」的T恤,
T老師問我:
「有沒有『不想結婚』?」
不是,我的問題不是這個,
是沒有人會跟我結婚。
所以撿石頭也好,撿黃金也罷,跟我無關,
阿彌陀佛~~~
留言列表